跳到主要内容

训练分类器

本指南演示如何在 OV80i 摄像头系统上配置和训练分类模型。当您需要根据视觉特征自动将对象分类到不同类别时,请使用此流程。

何时使用分类: 按类型、尺寸、颜色或状态对零件进行分类;识别不同产品变体;多类别质量控制。

先决条件

  • 已激活且配置好成像设置的配方
  • 模板图像和对齐已完成(或跳过)
  • 定义了检测 ROI
  • 代表每个待检测类别的样本对象

步骤 1:访问分类模块

1.1 导航至分类

  1. 点击面包屑菜单中的“Classification Block”,或
  2. 在导航栏下拉菜单中选择

New
Classification Block

1.2 验证先决条件

确保以下模块显示绿色状态

  • ✅ 成像设置
  • ✅ 模板和对齐(或跳过)
  • ✅ 检测设置

Configure Image
Save settings
Template and Alignment

步骤 2:创建分类类别

2.1 定义类别

  1. 点击“Inspection Types”下的Edit
  2. 为每个待检测类别添加分类

2.2 配置每个类别

针对每个类别:

  1. 输入类别名称: 使用描述性名称(例如,“Small”,“Medium”,“Large”)
  2. 选择类别颜色: 选择不同颜色以便视觉识别
  3. 添加描述: 可选,填写类别详细信息
  4. 点击Save

Imaging Setup

2.3 类别命名最佳实践

良好名称不佳名称
Small_Bolt, Medium_Bolt, Large_BoltType1, Type2, Type3
Red_Cap, Blue_Cap, Green_CapColor1, Color2, Color3
Good_Part, Defective_PartPass, Fail
Screw_PhillipsHead, Screw_FlatheadA, B

步骤 3:采集训练图像

3.1 图像采集流程

每个类别至少采集 5 张图像(推荐 10 张以上):

  1. 将代表该类别的对象放置在检测区域
  2. 确认对象位于 ROI 边界内
  3. 点击Capture采集训练图像
  4. 从下拉菜单选择对应类别
  5. 点击Save保存标记图像
  6. 对同类别不同样本重复以上步骤

3.2 训练数据要求

类别最少图像数推荐图像数备注
每个类别510-15图像越多,准确率越高
总数据集15+30-50+各类别数据均衡
边缘案例每类 2-3每类 5+边界样本

3.3 训练图像最佳实践

应做:

  • 使用类别内不同样本
  • 变化对象方向和位置
  • 保持良好光照条件
  • 包含边缘和临界样本
  • 保持 ROI 取景一致

不应做:

  • 重复使用相同对象
  • 在单个 ROI 中包含多个对象
  • 混合类别图像
  • 使用模糊或光线不足的图像
  • 采集时改变 ROI 大小

3.4 质量控制

采集每张图像后:

  1. 在预览中检查图像质量
  2. 确认类别标签正确
  3. 使用Delete按钮删除质量差图像
  4. 必要时重新采集

步骤 4:配置训练参数

4.1 访问训练设置

  1. 点击Train Classification Model按钮

4.2 选择训练模式

根据需求选择:

训练模式时长准确度适用场景
Fast2-5 分钟适合测试初步模型验证
Balanced5-15 分钟生产就绪大多数应用
Accurate15-30 分钟最高精度关键应用

Training Mode Selection

4.3 设置迭代次数

手动设置迭代数:

  • 低 (50-100): 快速测试,基础准确度
  • 中 (200-500): 生产质量
  • 高 (500+): 最高准确度,训练较慢

4.4 高级设置(可选)

批量大小:

  • 较小批量: 训练更稳定,速度较慢
  • 较大批量: 训练更快,可能不够稳定

学习率:

  • 较低值: 更稳定,学习较慢
  • 较高值: 学习更快,可能不稳定

建议: 除非有特定性能需求,否则使用默认设置。

Advanced Settings

步骤 5:开始训练过程

5.1 初始化训练

  1. 检查训练配置
  2. 点击Start Training
  3. 在训练弹窗中监控进度

5.2 训练进度指标

监控以下指标:

  • 当前迭代次数: 训练周期进度
  • 训练准确度: 模型在训练数据上的表现
  • 预计时间: 剩余训练时间
  • 损失值: 模型误差(应随时间下降)

Training Progress

5.3 训练控制

训练过程中可用操作:

  • 中止训练: 立即停止训练
  • 提前结束: 当前准确度满足时停止
  • 延长训练: 如有需要增加迭代次数

5.4 训练完成

训练自动停止条件:

  • 达到目标准确度(通常为 95%+)
  • 达到最大迭代次数
  • 用户手动停止训练

步骤 6:评估模型性能

6.1 审核训练结果

检查最终指标:

  • 最终准确度: 生产使用应 >85%
  • 训练时长: 记录以备后续参考
  • 收敛情况: 确认准确度稳定

6.2 模型质量指标

准确度范围质量等级建议
95%+优秀适合生产使用
85-94%良好适用于大多数应用
75-84%一般考虑增加训练数据
<75%较差需用更多/更好图像重新训练

6.3 性能不佳排查

问题可能原因解决方案
准确度低 (<75%)训练数据不足添加更多标记图像
训练无提升图像质量差改善光照和对焦
类别混淆物体外观相似添加更多区分样本
过拟合每类图像过少平衡各类别数据

步骤 7:测试分类性能

7.1 实时测试

  1. 点击Live Preview进入实时测试
  2. 将测试对象放入检测区域
  3. 观察分类结果:
    • 预测类别名称
    • 置信度百分比
    • 处理时间

7.2 验证测试

系统化验证流程:

测试对象预期类别实际结果置信度通过/失败
已知类别 A 对象类别 A_________%
已知类别 B 对象类别 B_________%
边界样本类别 A 或 B_________%
未知对象低置信度_________%

7.3 性能验证

确认以下方面:

  • 准确度: 已知对象分类正确
  • 置信度: 明确样本置信度高 (>80%)
  • 一致性: 同一对象结果可重复
  • 速度: 处理时间符合应用需求

步骤 8:模型优化

8.1 性能不理想时

迭代改进流程:

  1. 识别问题区域:
    • 哪些类别混淆?
    • 哪些对象被误分类?
    • 置信度是否合理?
  2. 添加针对性训练数据:
    • 更多混淆类别样本
    • 边缘和临界样本
    • 不同光照/位置条件
  3. 重新训练模型:
    • 选择“Accurate”模式以提升性能
    • 增加迭代次数
    • 监控准确度提升

8.2 高级优化

针对关键应用:

  • 数据增强: 使用多样光照和位置
  • 迁移学习: 从相似训练模型开始
  • 集成方法: 组合多个模型
  • 定期重训: 用新生产数据更新

步骤 9:完成配置

9.1 保存模型

  1. 确认性能满意
  2. 训练完成后模型自动保存
  3. 记录模型版本以备文档

9.2 文档记录

记录以下内容:

  • 训练日期和版本
  • 每类图像数量
  • 训练模式和迭代次数
  • 最终准确度
  • 任何特殊说明

9.3 备份配置

  1. 导出配方备份
  2. 如需,单独保存训练图像
  3. 记录模型参数

成功!您的分类器已准备就绪

您训练好的分类模型现可:

  • 自动将对象分类到定义类别
  • 提供每次预测的置信度分数
  • 实时处理图像,适合生产使用
  • 与 I/O 逻辑集成,实现自动决策

持续维护

定期模型更新

  • 监控性能变化
  • 根据需要添加新训练数据
  • 定期重新训练以保持准确度
  • 更新类别以适应新产品变体

性能监控

  • 跟踪生产中的准确度指标
  • 识别模型性能漂移
  • 根据性能下降安排重训

后续步骤

训练分类器后:

  1. 配置 I/O 逻辑实现合格/不合格判定
  2. 在 IO Block 中设置生产工作流
  3. 端到端测试完整检测系统
  4. 部署至生产环境

常见陷阱

陷阱影响预防措施
训练数据不足准确度低每类使用 10+ 张图像
类别不平衡预测偏差各类别图像数量均衡
图像质量差结果不稳定优化光照和对焦
类别定义过于相似分类混淆选择明显区分的类别
无验证测试生产失败始终使用未见对象测试